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5-01-11 09:48:57
在三国志11中,部队要想输出高,必然是尽可能采用战法输出,毕竟战法输出有额外的攻击力加成,而且一旦出现战法暴击,那么输出效果还会更上一层楼。特别是那些群攻兵种,比如戟兵的旋风战法以及弩兵的乱射战法,更是能打出高额的伤害,在很多战场环境之下,这些群攻战法也是特别实用的。
不过,战法输出有一个问题是,除了兵器部队之外,成功率几乎都不能达到100%,经常会出现各种漏气现象,这样的情况的出现还是非常让人不爽的,不仅对敌军的伤害会大打折扣,而且还会白白浪费部队的士气。所以,在游戏里尽量保证部队的战法成功率还是挺有必要的。那么游戏里哪些方面会影响部队的战法成功率呢?总结下来,主要是4个点。
游戏里的4大兵种,枪兵,戟兵,弩兵和骑兵的战法都是有基础的成功率的,而不同的战法成功率各不相同。其中,我们会发现,一级战法往往成功率更高,二级或者三级战法往往成功率要低一些;单体攻击的战法往往成功率高,群攻战法往往成功率低。比如拿弩兵举例,一级战法火矢基础成功率是75%,二级战法贯射,基础成功率则是70%,三级战法乱射则更低,基础成功率只有65%。
兵种的战法成功率=基础成功率+兵种适性加成,也就是说战法的成功率还受到武将兵种适性的影响,其中,部队的兵种如果是A,那么会有5%的成功率加成,部队的兵种如果是S,则会有10%的成功率加成。也就是说,上述的弩兵战法,仅仅看基础成功率和适性加成,战法火矢的成功率是75%-85%之间;战法贯射成功率是70%-80%;乱射的战法成功率固定是75%。
部队的战法成功率跟野战的地理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,其中,枪兵,戟兵和骑兵这3个近战兵种受到战场的地势影响,己方部队所处的位置地势相对敌军越高,那么会有额外的战法成功率加成,数值是5%-15%不等,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利用好战场的有利地势,那么部队的战法成功率会越高。相反的,如果己方的地势相对敌方部队要低,那么战法成功率会降低5%。不过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枪兵的战法螺旋突刺,戟兵的战法横扫和旋风不受地势的影响。
而弩兵这个有远程攻击能力的兵种,受到的是地形的影响,且受到影响的只有火矢这个战法。其中攻击位于土、沙地和小径的敌军,战法成功率会降低5%;攻击位于河,海和浅滩的敌军,战法成功率会降低10%;攻击位于湿地的敌军,战法成功率会降低15%;而攻击位于森林的敌军,战法成功率会提升10%,也就是说有特技射手的武将,火矢战法有一定的优势,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己方部队不能站在森林里面。
要想让自己的战法不漏气,其实最保险的做法是瞄准处于混乱或者伪报状态的敌方部队,因为战法对准这种状态的敌军部队,战法成功率立马会上升至100%,所以,特别是游戏的戟兵和弩兵部队,在施展群攻战法的时候,最好事先计略或者战法控制住一个敌军部队,这样即可方便于己方群攻战法的发挥!
怀揣着对仙侠世界的无限憧憬,你踏入了《诛仙 2》这片如梦似幻的天地。在这里,每一次的冒险都可能铸就传奇,每一步的前行都将书写属于你的故事。为了助力初来乍到的你,能够迅速适应这个充满奇幻与挑战的世界,少走弯路,这份精心编撰的新手攻略,你可一定要妥善收藏。一、角色塑造:职业与外观的精妙抉择(一)四大职业
2025-08-18 16:28:42如果用户是新手玩家,刚接触坦克世界游戏,可能因为不了解装甲机制,地图点位或者和队友之间的战术配合而感到挫败,比如经常被秒杀或者打不穿敌人,心态就会发生变化,血压也气的直线上升。作为一款运营多年的硬核军事载具对战游戏,《坦克世界》对新手玩家的确存在一定门槛,但一旦掌握核心玩法又会令人沉迷。以下结合个人
2025-08-17 00:50:33「漂浮术」就是把人定到天上,然后需要队友变驴来救命的那招。看下图:正常解救方式:被浮空的队友下方会出现一个圈子,然后队友进入「变驴法阵」进化成驴,然后跑到浮空队友的下方就可以救队友了。但是,我说但是了啊!这招有Bug,有时候你就站在下面,但队友还是会被摔死,似乎也是延迟导致的判定失误。所以,无论是为
2025-08-16 17:29:52目前三国杀中一共有348名不同的武将,这些武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技能机制。每个武将的操作难度和可玩性都是不同的。虽然武将的操作难度和强度都各有不同,但是卡牌游戏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他的不确定性,用"弱将"战胜强将的那种爽快和成就感,是强将碾压弱将所不能媲美的。今天我们要说的,是游戏中最考验技术的武将!TO
2025-05-08 02:19:45皮肤碎片商店也更新了,我也就是简单的提了一嘴,建议一下大家优先兑换什么皮肤,但是我发现了有些小伙伴还真是聪明。首先,这一次皮肤碎片商店更新了四款史诗皮肤,我推荐大家兑换的是乱世虎臣和摇滚歌手。因为我觉得这两款皮肤不仅是经典的老皮肤,同时他们所对应的英雄,张飞和嬴政也都是当前版本热门的上分英雄。所以其
2025-05-07 03:16:08